当前位置:伴奏网 > 最新资讯 > “韵满蓉城”——满氏名琴琵琶名家音乐会[成都站]开票
本场音乐会特别邀请来自国内的10位著名琵琶家联袂举办“韵满蓉城”——满氏名琴琵琶名家音乐会。10位艺术家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他们将用满氏名琴演奏10首不同风格的琵琶传统名曲、当代新作。演奏家们演奏时所用琵琶均出自秉承工匠精神在民族乐器产业深耕70载的我国民族乐器制作大师满瑞兴之手。每一把自有其名、自有风格、制作上乘的琵琶和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完美融合犹如鱼水相逢,道器合一。 图片 图片 琵琶本作“枇杷”,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记载:“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琵琶在上千年的流传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名家,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其形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记载,唐代有曲项四弦琵琶与直项五弦琵琶、元代有笏板式琵琶、明代有燕尾式琵琶、清代有凤尾式琵琶和六弦琵琶等,能工巧匠们用他们精湛的技艺让后人得以在千年之后一窥琵琶当年的风采。 明清时期,琵琶在江南一带兴盛,在这片具有灵性的土地上,琵琶大家云集,群贤汇聚,是琵琶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汇聚在北京,共同推动着琵琶事业的发展。作为北方琵琶制作的代表人物,满瑞兴师傅制作的琵琶在音色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对琵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满氏琵琶音色厚实、明亮、通透、纯净、穿透力强、共鸣好,有“金石之声”之美誉。他制作的琵琶音色既继承了传统琵琶的优良特性,又有所创新,能够适应独奏、重奏、合奏、协奏等不同类型的演奏形式,满足现代人们对琵琶音色的审美需求。 自古制琴者与演奏者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把琵琶的价值既包括他的制作者、制作年代、保存情况,又包括它的收藏者、演奏者。林石城、王范地、刘德海、李光华等名家都曾演奏、收藏满瑞兴师傅制作的琵琶,各大音乐学院及海内外的琵琶老师学生们普遍使用满师傅的琵琶,可见满氏琵琶制作技艺得到业内认可,颇具影响力。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韵满蓉城”—满氏名琴琵琶名家系列音乐会第四站来到了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成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蜀文明发祥地。说起琵琶与成都的渊源,中国第一个琵琶学会在这里诞生。自上世纪50年代前辈陈济略教授将琵琶带入成都以来,琵琶在这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琵琶艺术人才。 我本人出生于成都,多年来与满瑞兴师傅的交往中,他老人家渊博的制琴知识与严谨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岁月如梭,韶光易逝,耄耋之年的满瑞兴师傅仍是全心投入在乐器制作事业之中。对于琵琶,他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从锛凿斧钜到机械化精细制作,他见证了琵琶几十年的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琵琶制作的领军人物,满瑞兴师傅肩负着传承传统技艺,培养优秀制作人才的使命,将他优秀的乐器制作技艺传承给满建忠等后人,将这份使命与担当传承延续。 70余载躬身力行,满瑞兴师傅始终奋斗在乐器制作一线,为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祝“韵满蓉城”音乐会圆满成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 陈音 2024.3.28 一、《霸王卸甲》 古曲 李廷松谱 / 刘德海改编 / 演奏:何梦婕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雄,西楚霸王项羽战败于垓下的英雄悲剧。作为琵琶武套的代表作之一,清代琵琶家华秋苹将之收录在《华秋苹琵琶谱》中,小题目共十二段,是浙派陈牧夫所传。其后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亦收录此曲,并改名为《郁轮袍》,小标题增至十五段。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亦有收录,惟其仍用《霸王卸甲》之名。 此版本是根据汪派李廷松先生的传谱经过加工而成的,采用了“旧瓶装新酒”的方法,进行了新的艺术处理。以霸王这个失败了的英雄人物贯穿全曲,突出一个“卸”字,描述一个英雄人物的壮烈收场。 二、《春蚕》 刘德海曲 / 演奏:宋梓滢 此曲为刘德海先生1984年创作,5首“人生篇”中的一首作品。《春蚕》的创作来源于新疆民间小曲,音乐展现出浓郁的民族性,戏剧性的尾声寓意全新的蜕变、全新的开始,表达出对生命的肯定与敬仰。同时“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哲思感悟人生,歌颂正直乐观奉献的精神。 三、《老童》 刘德海曲 / 演奏:高思超 此曲创作于1984年,是一首眶含晶珠、轻轻哼唱,但发自肺腑的人生赞歌;赞叹那些历尽坎坷、我行我素、矢志不移、执着进取的有志之士。作者通过自己所追求的赤子之心,去塑造一个不为名利、乐观向上的 “老年儿童” 形象,并通过这样一个塑造出来的老年儿童形象表达自己的志向。在这首乐曲中,作者系统地运用了“反正弹” 的演奏手法,比喻人生与事业奋斗的艰辛。 四、《十面埋伏》 古曲  刘德海演奏谱(1982年新编) / 演奏:何湾湾 这首乐曲为琵琶武套的经典代表作,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雄,在垓下决战的情景。1982年刘德海先生将原曲十三段精简为八段。他认为《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都包含着两个层面的语义:各自以汉军刘邦、楚军项羽为主线的表层语义和隐喻着群体、个体自我意识的扩张力度的深层语义。两首乐曲一明一暗,既对立又统一,其真正的艺术魅力皆在“暗”处。宣泄人生之张力,乃琵琶武曲之精髓。 五、《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吴厚元曲 / 演奏:邹宇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正是诗的魅力,触发了作曲家的联想,把感受到的琵琶女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跃然于四弦之上,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境。 六、《澜沧春晓》 王范地、王直曲 演奏:张艺昆 此曲是中国音乐学院王范地、王直教授1976年深入云南瑞丽地区采风创作的,音乐素材来源于云南著名民间艺人张老五所演奏的三弦曲调,模仿了葫芦丝和巴乌等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音色效果甚为柔美,空旷,风格独特,表现了拉祜、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七、《陈隋》 古曲 沈浩初传谱 / 林石城整理 / 演奏:兰维薇 琵琶传统文套曲。乐曲最早见载于《鞠士林琵琶谱》,为七段,无小标题。《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称为《陈隋古音》,为九段。沈浩初1929年编《养正轩琵琶谱》亦收此曲,陈子敬传谱,加上“起操”和“尾声”,共为八段。 曲名中的“陈”和“隋”指陈朝和隋朝,表面看是描写陈隋两朝两位末代皇帝陈后主和隋炀帝在宫中行乐、饮酒、听歌、看舞之乐曲,音调、节奏中有着纤小的舞蹈形象。但优美的旋律仍难掩宫女悲愁凄楚之意绪,载歌载舞的背后实是沁人心脾的哀怨之声。 曲中用到了浦东派的代表性指法——“蝴蝶双飞”,右手强调音量强弱、音质坚实与柔和的强烈反差,并对演奏位置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标注,体现出明确的流派风格特征。 八、《瀛洲古调》 樊伯炎传谱 / 刘德海改编 / 演奏:奉朝红 崇明岛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指流传于崇明岛的古曲,是琵琶流派崇明派的代表曲谱,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1916年由沈肇州编辑出版的《瀛洲古调》曲集收录慢板乐曲22首,快板乐曲17首,文板乐曲5首,武板1首。这些乐曲由手法简炼、形象逼真、风格清新、富有童趣的小曲组成。曲谱以慢板曲、文曲为主,任何一首都可以单独演奏,并可选取其中几首联奏。 本场音乐会演奏的其中七首小曲分别为: 一、《小月儿高》 表现皓月当空的宁静景色。 二、《鱼儿戏水》 表现鱼儿在水中成群结队、追逐游玩的情景。 三、《雀欲回巢》 表现麻雀外出觅食归巢时雀跃奔跳的嬉戏场面。 四、《蜻蜓点水》 表现蜻蜓在水面上翩翩起舞。 五、《后小银枪》 丰收时节农家小孩们挥弄小银枪嬉戏耍乐,活泼跳跃,乐趣横生。 六、《狮子滚绣球》 表现古时过新年民间舞狮的欢腾场景。 七、《寒鹊争梅》 表现喜鹊在梅林中跳跃争鸣、嬉戏报春的情景。 这组乐曲,音乐富于层次,表达的意境由远及近。每首小曲均有独特的个性,既灵巧活泼,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注重乐曲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又照顾了套曲音乐风格的统一。刘德海先生在编排这组套曲的过程中,在艺术上追求的是天真的、朴素的童心,以一个“小”字为核心:小月亮、小鱼、小鸟、小顽童。从每首小巧灵活的乐曲入手,将曲意升华为对朴素童心的追求。 九、《天鹅》刘德海曲 刘德海曲 / 演奏:周慧 《天鹅》由刘德海先生创作于1984年,与《春蚕》《秦俑》《童年》《老童》合称“人生篇”。《天鹅》的副标题为“献给正直者”,意在借天鹅之纯洁赞颂正直者洁身自好、超凡脱俗的精神。乐曲中运用了大量技巧与创新,描绘出天鹅自由洒脱和高洁多姿的高雅气质,从美学的角度诠释了人生境界之美。 十、《山之舞》 陈音曲(2007年冬) / 演奏:陈音 中国西南的山水极美,富于灵性,空气清新,泉水清澈。偶尔飘来的山歌是那么的动人,令人陶醉。近年来,多次应朋友之邀赴黔进行艺术交流活动,作者有感于当地人们的质朴、热情、能歌善舞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创作此曲。全曲共分三个部分,其中采用了当地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加以发展变化而成,乐曲色彩浓郁、风格新颖,既保持了地方的音乐特点又体现出一种现代的音乐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