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伴奏网 > 最新资讯 >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讲座预告|杨春薇:《从琴乐风格到琴乐流派》
杨春薇,古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乐派研究院音研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2002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获得民族音乐学哲学博士学位。从小习琴,先后师从于梅庵派琴家刘景韶、刘善教先生,广陵派琴家梅曰强先生。1991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虞山吴派琴家吴文光先生继续习琴和研究琴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开设课程:《文人音乐——古琴》《宫廷音乐——雅乐》《民族音乐学田野记谱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 2004-2006年,与台湾亚洲唱片有限公司、谛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三张古琴专辑《幽兰》《煦风》《飞英游弦》。发表多篇琴乐及传统音乐方面的论文:《<普安咒>研究》《琴乐流派的结构研究法》《琴乐流派源流之考证》《从近代琴谱演变论琴乐发展》《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的实践与反思》《专业音乐院校古琴相关专业教学知识结构之我见》等。承担北京市科技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古琴减字谱打谱软件开发”,担任该项目负责人;担任北京市哲社办“燕国宫廷音乐重建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还先后承担和完成北京市教委人事部项目《琴派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唐代古谱辑览及译谱》的研究工作。 2011年起担任雅乐研究中心副主任及雅乐团副团长,参加主持了《燕国宫廷音乐》《乡射礼音乐》《明代朱载堉六小舞舞蹈与音乐》等雅乐的复原和重建项目。2021年,《明代朱载堉<六代小舞谱>音乐舞蹈复原》出版项目荣获国家“十四五重点规划”项目及“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讲座内容 古琴的流派自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经历了由“声”到“操”再到“谱”,最后演变成“派”的过程。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琴派的形成包含了琴乐风格的各个层面,诸如乐器、琴谱、指法、琴曲、旋律、宫调等音乐层面的影响。同时,琴派也是古琴艺术家个人与琴派群体及社会间的互动维护而形成的一个群体象征。 本讲座将从琴乐流派的文化社会性角度展开,讨论影响琴乐流派发展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梳理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对古琴音乐风格研究的学术脉络。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 课程介绍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典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精神。其历史悠久、传承有绪、文献丰富、流派纷呈。先秦的流水知音,魏晋的琴人风骨,唐宋的唱酬吟唱,明清近代的流派承传和当代的创新发展,凝练了含蓄博大的艺术品格。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 古琴艺术研究》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打造的“国音博士大讲堂”特色学术品牌课程之一,由音乐学系康瑞军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授课团队包括多位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及校内外琴家学者。课程采用“讲座、 研讨、工作坊”的形式,实行“一课多师”制,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教、学、研全覆盖。课程内容涵盖琴史、琴器、琴谱、琴曲、琴人、琴论等诸多方面,旨在面向青年学子,在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中,实现中国古典艺术的创新性传承。 国音博士大讲堂 “国音博士大讲堂”是中国音乐学院打造的特色学术品牌。该项目由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系列课程,于2022-2023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该项目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培养特色,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群体,分别面向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先后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四门特色课程,即《中国乐派研究专题研讨》《当代音乐艺术评论专题研讨》《中外歌剧实践》《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课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中国乐派”建设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依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音乐学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音博士大讲堂”项目将同步建设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等方向的专家智库,旨在打破学科之间和专业之间的壁垒,拓展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潜力,以前沿性、前瞻性、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开放式、研讨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汇集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团队,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自主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实现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多位一体,实现产学研循环促进生态,有效推动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构建覆盖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实践各个环节的整合式人才培养系统,形成推动“中国乐派”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